找到相关内容21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圆次第(1)

    自己本具佛性,只是因业障所蔽而未能认知。  由于我们本身就是本尊坛城,因此在修密法时,当把身边的众生当成凡夫时,在某方面而言,便已破了“圣观”的密乘戒。一切众生身内均有男女本尊,这个密乘见地我们要常记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067763.html
  • 生圆次第(2)

    念处,世尊在经典中也曾多次开示这个身体是一切痛苦的根本,如何不清净,以此来消除众生对身体的执着和爱恋。然而在胜义谛的见解中,一切法本自清净,一切法皆是佛的坛城。  密乘是属于果位的修法,其见地自然有别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167764.html
  •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

    下山坡去搬石头,把脚碰一下,忽然开悟。第二次是在宁波的慈溪县,自己打禅期,开一次悟。后来他又学教(贤首宗),口很讷,一生只讲过一两次经。然对禅宗工夫,很有见地!在南京毗卢寺任方丈九年。他临圆寂的那年,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167992.html
  • 那山那寺那僧(再访狮子岭兜率寺纪实)

    觉师尽管出家时间不长,对很多经文却能倒背如流,而且见地亦比较深。正觉师问我想过出家没有,我说我此生肯定会出家,但现在机缘还不成熟,其实我不应该说自己肯定会出家,因为那只是我的一个强烈愿望而已,作为一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667995.html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殊胜菩提心  陈泉州  一菩提心总相  所谓菩提心是为利他而欲求成佛之心。{现观庄严论》云:“发心为利他,求正等菩提。”  一、菩提心的分类及其与修脉气明点的关系  从见地上分,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...为什么诸佛早已成佛呢?因为诸佛能移利己心为利他心。如佛昔日堕地狱见地狱众生苦恼,生起代众生受苦之念,顿生天上。我们不如佛,就是因不能以利己心移为利他心,所以长期劳而无益。所以要断除我爱执。  正修自他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可证明故:   (一)所谓《入中论微义》,就是阐明《入中论》的微言大义,也就是说此篇文章(按:即苦文)的作者,对《入中论》研究得相当深刻,有特别的心得和见地,对《入中论》深远精微的含义,能够浅显易懂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事理,四谛与三法印等,信受理解,并以之  作为自己的见地,为八正道之一。八正道以正见之首,有了正见就能破谬妄偏差  的俗知俗见,悟人正道。  (10)布施:以自己所有的施舍于人。  (11)智慧禅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

    构成或“缘构发生”(Ereignis) 的思路。总之,在海德格尔这里,“现象学构成”达到了本体论或存在论的极致 。 二、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构成见地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968546.html
  •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

    ,亦看重中观派,如张祥龙;而偏重于胡塞尔现象学者,则看重唯识学,如倪梁康。对此的解释可以很多,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现象学的理解不同。张祥龙的现象学是“构成见地”的,所以他说:“如果我们认为现象学的最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068547.html
  •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

    一般世俗人若能从佛教的思想得到启发,尚且有此功效)何况是那些真正通达神识转世这一事实的人呢。世上一般人所体认的孝道,只是局限于当世,缺乏深远玄妙的见地,只看到人的存在,而不知神识存在与变化的道理。相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68570.html